百年之后,他仍然被人们记得吗?
在20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红场上,俄罗斯共产党举行了一场庄重的献花仪式,以纪念列宁逝世一百周年。久加诺夫在讲话中激动地表示:“列宁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”然而,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京,多年来他公开地批评列宁,指责其设计的“国家联盟”埋下了让苏联走向解体的种子。
尽管47%的俄罗斯民众至今对列宁持有好感,但克里姆林宫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。普京多次指出列宁当年所犯的致命错误——即他领导下的宪法赋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退出的权利,而这一“钥匙”最终在1991年撬开了分裂的那扇大门。历史往往充满了令人矛盾的局面。
展开剩余66%在批评列宁时,普京很少提及1918年时的沙俄已经是风雨飘摇。经过四年的世界大战,四面八方的战火让许多区域陷入混乱,乌克兰、芬兰相继宣布独立。列宁所推行的民族自决政策恰恰如同止血的绷带,他通过自愿加盟的方式维护了国家的统一。当时的苏维埃宪法更像是一份政治宣言,而非实操的指导手册。
真正维系苏联这个联盟的,是布尔什维克党如钢铁般的组织结构,各加盟共和国的党委实际上是中央党组织的延伸。1991年苏联的解体,直观的导火索是戈尔巴乔夫主动解散了苏共中央。
在莫斯科郊外,有一个专门保存列宁遗体的馆,每年耗费数百万卢布进行维护。一些人呼吁将列宁的遗体安葬,但普京却坚决决定继续保存:“这是历史的记忆。”这种矛盾的态度颇具深意——一方面否定了列宁的政治遗产,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他身体的存在。
伟人同样难免犯错。将苏联解体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已逝之人,未免显得太过轻率。列宁确实为退出提供了法律上的通道,但真正推开那扇分裂之门的,仍是活着的人们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